——施琪嘉博士谈边缘性人格
可能是恶劣的家庭环境造就的所谓边缘性人格,该人格的特点为看事情绝对均分:非黑即白,不是善就是恶,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坏人之分;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见,5、6岁的小孩的眼里,看人就是如此的,不遂我意,你坏,不跟你玩了;热恋中的情人们也有此表现,好的时候玫瑰花一朵,不好就是一抹蚊子血(张爱玲语),甚至在国家之间也玩“边缘”,顺我者盟友也,逆我者邪恶轴心。
边缘人格除了上述“分裂”样的防御性思维外,情感不稳定,热情时如发情的猫,大声叫春,豪不避人,失望时如冬天的风,沁入皮肤直到骨头都能感受到它的冰凉冷酷。
该人格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经常有怪异的思维控制下的行动,如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轻则失态而已,重则有自伤或伤人的举动。
之所以我在这只强调边缘人格不加障碍,是因为我们大家多少都有些“边缘”-谁没恋爱过?谁没从5岁发展过?有时,“边缘”一下,对人会真一些,对事业会执着一些。
“障碍”在于,他妨碍别人、违反甚至对抗社会基本规则了。边缘性人格障碍是需要长期心理治疗的一类严重的心理疾患,它的变型-反社会人格障碍则需要接受司法部门的管制。
现代家庭治疗理论曾把家庭中的病人视为为维护一个病态家庭的平衡而做出的牺牲—“指定的病人”(identified patient),英国精神科医生莱恩(Laing)绝然地将家庭定义为“现代社会的集中营”。
米尔顿.埃里克森对一对穷困、负担不起医疗费用但亟待治疗的夫妻说,你们俩按我的安排去做症状好转了,不收费!如果没按要求做,症状不好转,你们得付费!这种悖论导致了这对夫妇的直接恢复。
最后要对恋爱的人们说一声:认真恋爱啊!因为边缘人格的人都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