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亲密关系:成长与创伤 湖北/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2018年联合学术年会 第二轮通知  (2018.03.10-03.11)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8年度)第一轮通知  亲密关系:成长与创伤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8年学术年会 第一轮通知  (2018.03.10-03.11)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7年度)第一轮通知(12月)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7年度)第一轮通知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7年度)第一轮通知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20周年纪念大会邀请函(第二轮)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每年2次)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二轮通知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一轮通知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每年2次)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每年2次) 第二轮通知(最新版本)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每年2次)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每年2次)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每年2次)  亲密与羞耻、以及群体身份认同精神分析工作坊  中法高级精神分析培训项目 —— 当今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析的探索 招生简章   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 会议通知   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连续培训项目通知(2年4次)  第九届泛太平洋团体心理治疗国际会议暨第二届中国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大会通知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3年年会通知  
 当前位置:首 页 >> 信息详情
血亲的力量为何如此巨大

施琪嘉


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关于寻找亲生父母的报道见诸报纸、电视等媒体,每一位寻亲者的历程都会牵动众人的心,同时也激起了更多曾被遗弃者踏上寻亲之路。无论是哪个民族、来自任何阶层,无论是福利院里长大的残疾孩子还是已经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在寻亲这件事上,人们都一样地义无返 顾,甚至不惜任何代价。血亲在人们心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这关乎一个哲学的命题:我从哪儿来?我是谁?


听到别人叫“妈妈”,她的心总是抽痛。


219日,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女儿 为患精神病的母亲寻找亲人的节目,家住广西柳州市的肖女士的心像是触电一样:自己也可以找媒体试一试,也许父母能看到。已经40 的肖女士说,小时候,小朋友嘲笑她是捡来的,“我不太敢相信是真的,又不敢回家问父母,只好去问邻居”。邻居说,她确实是被捡回来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养父母的条件算是比较好的,肖在家里也很受疼爱。但自从身世公开后,她就觉得自己是寄人篱下,低人一等,做事总是心虚、没底。一个人独处时,她经常胡思乱想,一会儿幻想自己的亲生父母长得什么样,一会儿抱怨父母为什么把她抛下。每当看着别的孩子叫爸爸妈妈的时侯,她的心总是抽痛。


肖曾经偷偷找过自己的亲生父母,至今一直无果。


寻亲的人为何总想知道亲生父母究竟长什么样?


家住内蒙古临河区的萨日娜今年43岁,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最让萨日娜骄傲的是,女儿在区举办的2( X )5 年青少年贻拳道比赛中获得冠军。看到女儿的成功,她愈发想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到底在哪里?萨日娜说:”我小时到大姨家玩,大姨说,我不是父母亲生的。我邹寸不相信。回家问 父母,他们说了实话,我很难受,当时就哭了。”萨日娜说,她很幸运,从小没缺吃没缺穿,特别受养父的宠爱,养父母供她上学,还给她找了工作。像肖女士和萨日 娜一 样,很多寻亲的人自幼就知道自己的身世,寻找亲生父母是他们心中无法释怀的梦,尽管他们的养父母对他们很 好,自己现在也已经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他们说:之所以寻亲,是想看看究竟生我的人长得什么样子。


其实,是一个认同的心态,认同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而早期的认同特别重要。母亲是孩子形成 自我的认同模板,通过与母亲的认同,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受人喜欢的、安全的,自己是有价值的,最终他们会形成稳定、独立、自尊,有价值的自我。反之,则会感到不信任(也不被信任)、自卑 ( 无价值 )、依赖感强。强烈的自卑、无价值感是这些被遗弃者常有的感觉。


在被遗弃者心里,为何再好的养父母也不能赞代亲生父母?


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和记忆力。临床上大量的案例表明,发生在幼年时期来自家庭的创伤,如遗弃、疏忽、虐待,似乎已被遗忘,然而,它却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 复的动作、偶然发生的走神、控制不住的一些冲动或者长期、慢性的身体不适。反复寻找母亲,是他们心中永远的一个结,通过这个仪式,他们会完成对自我价值的最终认同,如高考一样,不管成功与否,经过高考,很多人才算完成青春期阶段的转变。也许有人会问,相对于找爸爸,为何寻找妈妈的人更多? 在心理学上,母亲对幼年的孩子来说是安全感、信任感,对自己价值肯定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象征层面的意义多于实际意义,这个关系的稳定和持续的建立是发展一切其他关系的基础。在被遗弃者心中,幼儿时形成的不公平感会一直延续到成人期。有一位李女士,养父母过去都是高干,自己现在是某大型国企的中层干部,儿子已上大学。问她苦苦寻亲的原因,她说:总觉得自己的生命像少了一点什么。“只要他们告诉我,一直想念我,想方设法找过我,我的心就安了,我就原谅他们。”


很多寻亲者说,只是想问问亲人:为什么送我出去?究竟有没有愧疚?倘若当初把自己送人出于贫困还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这多年来即便是家境好转后,也没有试图找过自己?究竟父母心中有没有自己?


其实,看似愤怒、责怪的背后,却隐藏着自卑,想看亲生父母是否会自贵、愧疚,也是想印证自己到底为何在他们心中一钱不值? 这种内疚投射出去,会变成对他人、社会的指贵、挑剔或者有过强的正义感。而更多的人,会将这种愤怒内射回来。变成自责、内疚,从而多表现为对人、对社会的利他性行为,如对人非常宾诚、热情,有很多关系非常好的朋友。


残疾带给他们的伤害远不如没有父母的心理伤害。


当然,不是所有的被遗弃的人都像肖女士和萨日娜那样幸运,在众多寻亲人 中也有很多不幸者,比如那些身患残疾、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这些人有着很强的自卑、无价值感,认为自己就是低人一等。“我们是很差,连父母都不要了,是社会的下等人。”


一个残疾男孩长得蛮清秀,素质也很好,谈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感情不错。但女方家里一听他是福利院长大的孤儿,马上反对,尽管这个女孩也有残疾。对于他们来说,残疾不是最糟糕的,残疾带给他们的伤害远不如没有父母的伤害。相对于健全家庭的残疾人,他们更能面对自己身体的残疾。在寻亲中,他们能够非常大方地谈到自己的残疾,描述得非常详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正是自己最重要的特征,是母亲能记得的标志。这些寻亲的残疾孩子们坚信:父母不要我,肯定是因为家里穷,因为我有病。现在我能自食其力了,我不是他们的负担了。在这里,残疾似乎给被遗弃找到了注脚—一种可以原谅父母行为的合理化理由。

如果自信如张海迪、睿智如霍金、自尊如罗斯福,残疾就不再是一种被遗弃和低人一等的标签,而是属于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24年度学术年会通知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8年度)第一轮通知
>亲密关系:成长与创伤 湖北/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2018年联合学术年会 第二轮通知  (2018.03.10-03.11)
>亲密关系:成长与创伤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8年学术年会 第一轮通知 (2018.03.10-03.11)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7年度)第一轮通知(12月)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7年度)第一轮通知(12月)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7年度)第一轮通知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会员大会通知(2017.02.25-02.26)
 
>亲密关系:成长与创伤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2018年学术年会 第一轮通知 (2018.03.10-03.11)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7年度)第一轮通知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2017年度)第一轮通知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20周年纪念大会邀请函(第二轮)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每年2次)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第二轮)在武汉市马哥勃罗酒店顺利举行
>创伤心理研究与治疗培训项目(每年2次) 第二轮通知(最新版本)
>亲密与羞耻、以及群体身份认同精神分析工作坊
 
  德国法兰克福弗洛伊德研究院 | 德国乌尔姆大学Horst Kaechele教授 | 德国埃森-杜伊斯堡大学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系 | 武汉市心理医院  | 武汉中德心理医院 |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 安徽心理卫生网 | 广西心理卫生协会网 | 中国心理治疗师 | 心理月刊中国心理网 | 中国心网杭州润本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空间 |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 |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 苏晓波心理诊所  | 北京睿泽心理 |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125号武汉市心理医院院内 © 2013 鄂ICP备13007658号-1